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搬家必读NEWS
当前位置: 博鱼官网 > 搬家必读
搬家轨迹见证苏城居民生活牛八体育品质“连级跳”
添加时间:2023-09-12 18:00:45

  牛八体育在苏州的城市发展密码里,由村到城的“蝶变”,是人们最深刻的城市记忆之一。从姑苏区皮匠浜窄长的巷子拐入牛八体育,尽管周边高楼迭起,但城市景观却在这里戛然而止……作为苏州历史上知名的城中村,皮匠浜、万丰里一带犹如画家的“笔误”,游离在城市发展之外,改造搬迁迫在眉睫。

  今年2月和5月,万丰里地块分两期启动协议搬迁。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地块上的13个居民片区被夷为平地。废墟之上孕育新生,孕育的不仅仅是下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地块,也升腾出当地居民对“家园”浓浓的乡愁和对生活品质“连级跳”的喜悦。

  万丰里地块东至西塘河、南至钱塘河、西至揺船头、北至盘门路,主要区域为吴门桥街道兴隆桥社区,由五十六间、保兴里、皮匠浜、清河浜口、盘门新村等组成,占地面积约12.14万平方米。

  63岁的朱德渊是原兴隆桥社区的老书记,住在距社区咫尺之外的保兴里一间70平方米的公寓内,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回忆对保兴里的初印象,朱德渊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刚搬进来的时候,这里地段比较偏,两侧都是农田,路上行人稀少牛八体育。彼时的瑞光塔还未经历修缮,盘门景区也尚未建设运营,盘门路还只是一条宽度只有三四米的石子小路。”

  虽然地段在当时的苏州人眼里有点偏,但对朱德渊来说,能够搬进保兴里,是到现在都无法忘怀的“喜事”。“那个时候物质比较匮乏,搬进保兴里前我们住的都是茅草棚式的简易房,吃喝拉撒全在一个生活功能区。”朱德渊说。

  直到搬进70平方米的保兴里“大套间”,朱德渊才正式告别了打井水、倒马桶、吃喝拉撒在同一个功能区的生活牛八体育。生活就像周边街巷和房屋的名字那样——“兴隆”“万丰”,蒸蒸日上。“搬进保兴里以后,家庭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档次,成了‘大人家’,还风光地娶妻生女。”朱德渊乐呵呵地说。

  与朱德渊几乎同时间搬进保兴里的,还有他在光明丝织厂的老同事谢军。“我的感受更深,因为我搬进保兴里以前,住的是20平方米的平房,那真的是蜗居生活。”可以说,保兴里见证了谢军千里从军后的荣归故里,再到后来结婚生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烙在了他的记忆里。

  热气腾腾的小日子里也掺杂着苦恼。和大多数城中村一样,随着时光流转,保兴里、万丰里等不可避免地出现人居环境恶劣、违章建筑泛滥等问题,皮匠浜和五十六间更是安全隐患多多。“刮风下雨路面就积水,看不见坑随时会摔倒。电线私拉乱接,稍踮起脚就能够着电线。街巷太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进不来。”谢军对家门口的安全问题仍心有余悸。

  因为街巷过于狭窄,这一带的许多楼被称为“握手楼”,站在两栋楼前的人,似乎只要伸出手就能握到一起。这里变得与苏州城市发展进程“格格不入”。

  实施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这是居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迫切需要。“盼了这么多年牛八体育,终于轮到我们万丰里地块改造搬迁了!”去年6月,万丰里地块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13个居民片区分两期先后于今年2月和5月启动协议搬迁。公开资料显示,共涉及居民1856户,截至目前已累计交房1846户,交房率达99.46%。

  搬迁进程中,居民们的情感很复杂,兴奋的同时也难掩故土难离的愁绪。他们收集一块砖,捧起一抔土,拍照留念,用镜头记录这个城中村渐行渐远的身影。“这里见证了我们一步步迈向新生活,也见证了我们这些人从无到有……要正式说再见了!”

  万丰里综合改造项目是姑苏区首个大体量货币化安置的协议搬迁项目,当地居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牛八体育。

  今年6月,刚入住盘溪新村新家的原万丰里居民朱晓琴欣喜地发现,小区里竟然住了5户万丰里的“老乡邻”。“太巧了,我从窗户望出去,对面一幢的熟面孔也在跟我打招呼!”朱晓琴原先万丰里的房子面积只有28平方米。夫妻俩带着女儿住了二十多年。她充满欣喜地告诉记者,如今新家足足有96平方米,环境比以前好了,全家人住得很舒心,买菜、交通等日常生活也都非常方便,“新生活太美好了!”

  告别保兴里的朱德渊一家搬进了桐泾南路胥江岸花园140平方米的大平层;谢军也和老伴住进了现代花园,100平方米的面积和不错的装修让他整天都乐呵呵的………一户又一户古城居民的搬家轨迹,既是他们生活品质“连级跳”的见证,也是苏州这座城市的另一种发展和革新记忆。

  正如作家麦家的一段话:“她没有消失,也没有成为城市的眼中钉、肉中刺,她在转型和重建中获得新生,在与城市的融合中长出了新的肌肉和力量。”也一如朱德渊和谢军所说:“我们美好生活的续集,正在发生!”